看到标题别吃惊,一个被公认为“即将淘汰”的产品,价格为什么越来越坚挺,面对SSD它还有多少性价比空间?
魔幻现实:为什么机械硬盘反而“涨价”了?
小狮子跑去电商平台蹲守了两年来的价格数据,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:机械硬盘的降价黄金期早就过了。以大家最常买的4TB家用盘(西数蓝、希捷酷鱼等)为例,价格几乎纹丝不动,甚至还不如两年前便宜。而2TB的价格更离谱!
究其原因,小狮子总结了三点:
1. 市场垄断,对手“死”了 这可能是最核心的原因。当年的“战国七雄”(希捷、西数、日立、东芝、三星、富士通、迈拓)如今只剩下希捷(Seagate)和西部数据(Western Digital)这两大巨头(东芝还在,但份额主要在笔记本和特定小市场)。
市场变成了“二人转”,竞争急剧减少。两家巨头非常有默契地不再打价格战,反正你买大容量存储,总得从我们手里挑,我干嘛要降价?
2. 战略转移,低端生意没意思了 SSD在近几年的大部分时间里,把1TB、2TB甚至4TB的市场都抢走了。对于希捷和西数来说,与其费劲巴拉地在低容量市场和SSD拼刺刀,不如专心做“富哥们”的生意——数据中心和企业级市场。
同为蓝盘系列,PCIe4.0 SSD大涨价后只贵48元,你选谁?
现在厂商的研发精力、新技术(如HAMR、MAMR)全都砸在了20TB、22TB、24TB、30TB这样的“巨无霸”企业盘上。那里才是利润的大头。至于咱们普通消费者的4TB、8TB桌面盘?顺手做做罢了,自然没有动力降价。
3. 技术“陷阱”,用SMR“精准阉割” 这是最坑爹的一点!为了在低容量上节约成本,厂商发明了SMR(叠瓦式磁记录)技术。这种技术通过做大存储密度,牺牲了随机写入性能来换取容量,导致硬盘在进行复杂操作(如BT下载、玩游戏、系统盘)时,速度会慢到让你怀疑人生。
厂商鸡贼地把SMR盘定在入门家用盘的2TB\4TB\6TB常用市场,而把性能稳定、我们真正需要的CMR(垂直式磁记录)盘,包装成“NAS盘”、“企业盘”,打上“Pro”、“Plus”的标签,价格自然就上去了。
性价比大挪移:单GB成本的“新陷阱”
另外,机械硬盘的性价比内战,也出现了反转。
4TB-8TB(家用盘):性价比反而最低! 以4TB为例,目前家用SMR盘(如希捷酷鱼)要850元左右,而CMR的入门NAS盘(如希捷酷狼)则要959元。算下来家用盘每GB成本高达0.20元,而CMR的NAS盘反而每GB只贵3分钱。
16TB+(企业盘/NAS盘):真正的性价比之王! 这才是HDD的“主战场”。小狮子发现,16TB的企业盘(如希捷银河Exos、西数Ultrastar)算下来每GB成本反而不到0.20元,这还是最近一波跟风SSD大涨价后的价格下,更不用谈巨大的性能和可靠性差距了!
HDD的性价比优势,已经从中小容量“转移”到了16TB以上的超大容量企业盘上。买4TB及以下小容量低端桌面机械硬盘,在2025年双十一已经约等于交“智商税”了。
总结
机械硬盘没有“死”,它只是进化到了一个新的“生态位”。它不再是人人电脑里的标配,而是专属于“仓储大户”的工具,而且性价比越来越偏向于中高端大容量盘,再也不是“小容量更有性价比”了。
1TB卖到499元,机械硬盘才是疯了
2025年11月3日 16 : 51 电脑报原创
看到标题别吃惊,一个被公认为“即将淘汰”的产品,价格为什么越来越坚挺,面对SSD它还有多少性价比空间?
魔幻现实:为什么机械硬盘反而“涨价”了?
小狮子跑去电商平台蹲守了两年来的价格数据,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:机械硬盘的降价黄金期早就过了。以大家最常买的4TB家用盘(西数蓝、希捷酷鱼等)为例,价格几乎纹丝不动,甚至还不如两年前便宜。而2TB的价格更离谱!
究其原因,小狮子总结了三点:
1. 市场垄断,对手“死”了 这可能是最核心的原因。当年的“战国七雄”(希捷、西数、日立、东芝、三星、富士通、迈拓)如今只剩下希捷(Seagate)和西部数据(Western Digital)这两大巨头(东芝还在,但份额主要在笔记本和特定小市场)。
市场变成了“二人转”,竞争急剧减少。两家巨头非常有默契地不再打价格战,反正你买大容量存储,总得从我们手里挑,我干嘛要降价?
2. 战略转移,低端生意没意思了 SSD在近几年的大部分时间里,把1TB、2TB甚至4TB的市场都抢走了。对于希捷和西数来说,与其费劲巴拉地在低容量市场和SSD拼刺刀,不如专心做“富哥们”的生意——数据中心和企业级市场。
同为蓝盘系列,PCIe4.0 SSD大涨价后只贵48元,你选谁?
现在厂商的研发精力、新技术(如HAMR、MAMR)全都砸在了20TB、22TB、24TB、30TB这样的“巨无霸”企业盘上。那里才是利润的大头。至于咱们普通消费者的4TB、8TB桌面盘?顺手做做罢了,自然没有动力降价。
3. 技术“陷阱”,用SMR“精准阉割” 这是最坑爹的一点!为了在低容量上节约成本,厂商发明了SMR(叠瓦式磁记录)技术。这种技术通过做大存储密度,牺牲了随机写入性能来换取容量,导致硬盘在进行复杂操作(如BT下载、玩游戏、系统盘)时,速度会慢到让你怀疑人生。
厂商鸡贼地把SMR盘定在入门家用盘的2TB\4TB\6TB常用市场,而把性能稳定、我们真正需要的CMR(垂直式磁记录)盘,包装成“NAS盘”、“企业盘”,打上“Pro”、“Plus”的标签,价格自然就上去了。
性价比大挪移:单GB成本的“新陷阱”
另外,机械硬盘的性价比内战,也出现了反转。
4TB-8TB(家用盘):性价比反而最低! 以4TB为例,目前家用SMR盘(如希捷酷鱼)要850元左右,而CMR的入门NAS盘(如希捷酷狼)则要959元。算下来家用盘每GB成本高达0.20元,而CMR的NAS盘反而每GB只贵3分钱。
16TB+(企业盘/NAS盘):真正的性价比之王! 这才是HDD的“主战场”。小狮子发现,16TB的企业盘(如希捷银河Exos、西数Ultrastar)算下来每GB成本反而不到0.20元,这还是最近一波跟风SSD大涨价后的价格下,更不用谈巨大的性能和可靠性差距了!
HDD的性价比优势,已经从中小容量“转移”到了16TB以上的超大容量企业盘上。买4TB及以下小容量低端桌面机械硬盘,在2025年双十一已经约等于交“智商税”了。
总结
机械硬盘没有“死”,它只是进化到了一个新的“生态位”。它不再是人人电脑里的标配,而是专属于“仓储大户”的工具,而且性价比越来越偏向于中高端大容量盘,再也不是“小容量更有性价比”了。
分享到:
评论区(0条)
本文作者
电脑报编辑
认真是一种态度
私信他的更多文章
更多评测